最近门诊总是碰见一些跛脚走路的患者,追问病史后,才发现原来是脚后跟疼痛导致的无法正常行走。那么,这个脚后跟痛,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又怎样治疗、如何注意呢?一起来一探究竟吧。
图片
足跟痛是指引起足跟周围疼痛疾病的总称,是由多种慢性疾病所引起,主要为疼痛部位局部软组织的无菌性炎症,表现为足跟部的急、慢性疼痛,大多与足跟部的慢性劳损和退变有密切联系。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足底筋膜炎、跟骨骨刺、跟腱滑膜炎、跟骨下脂肪垫炎等。多数患者通过影像学检查都能见跟骨骨刺,也有大多数患者认为跟骨骨刺就是引起足跟痛的重要原因,但研究表明,跟骨骨刺与疼痛程度并不成正相关关系。而现在临床最常见的足跟痛的原因之一就是足底筋膜炎了。
图片
足底筋膜炎作为一种劳损性疾病,好发于45-70 岁的群体,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,多数是单侧发病,也有双侧。此病大多数有反复发作的病史,疼痛症状可持续数月至数年,给患有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便。目前,造成足底筋膜炎的病因大多是由于反复的微创伤和过度劳损引起,肥胖、高龄、穿鞋不当、过度训练、职业关系的长期站立,均会导致持续的肌肉、筋膜牵拉,使足底筋膜长期处于紧张状态,从而诱发疾病的发生。
足底筋膜炎的病因找到了,那么该如何治疗它呢?当前对于本病的治疗,西医治疗有药物、封闭、物理、改善生活方式、足部矫正器、鞋具、手术治疗等方式。建议患者首先考虑改善生活方式(如减重、制动休息等),其次采用体外冲击波、理疗、药物、局部注射封闭,最后考虑手术治疗。传统中医的治疗大多以针灸、小针刀、中药外敷等为主,传统针灸大多选择在疼痛局部或循足跟部的经络上(肾经、肝经、脾经)取穴,疗效可观。但对于恐惧针灸的患者来说,传统针刺的痛感较明显,这时便可选择腹针治疗,腹针选穴均在腹部,治疗过程几乎无痛,且治疗效果颇佳。
但本病具有病程长,易复发的特点,因此,树立“预防为主”的意识,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,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发生的概率。具体该怎么防护,一起来看看吧!
①控制体重,避免过胖加重脚部负担;
②应尽量避免长时间跑动、行走和站立,注意休息,睡前可用热水或中药泡脚,促进血液循环,舒展脚筋;
③对于足部先天结构异常的患者,可使用矫形鞋垫纠正不正常的足过度外翻,这样可有效预防足底筋膜炎的发生。但应注意的是“鞋垫”的选择是个体化的;
④适度的足底锻炼也是必须的。锻炼方法可选取:A.足底滚动练习(赤脚踩在网球、酒瓶或者粗棍子上,前后来回动,按摩刺激足弓。动作要慢,让足底充分舒展,每次3-5分钟可以通过增加踩下去的力量,加强训练难度);
B.敲打足跟部(用小木槌或按摩捶适度敲打足跟部,以疼痛减轻为度)。
图片
综上,足底筋膜炎发病后易反复,因此注意防护是重中之重。如果出现疼痛症状,一定要及时就医,避免耽误治疗!
典型病例:
患者石某,女,43岁。自述右侧足跟部疼痛、酸胀半年余,晨起时疼痛明显,行走困难,短距离行走数分钟后疼痛缓解,长距离行走后疼痛加重,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。曾就诊于西安某医院,行足部X线检查未见明显异常,诊断为“足底筋膜炎”,给予传统针灸、热敷、口服中成药物等对症治疗后,症状稍有改善,但停止治疗后,症状反复发作,遂后求诊于我处,查体可见:右侧足跟部及跟腱部压痛明显,右侧小腿部肌肉紧张。经查体并结合既往病史,给予腹针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。具体治疗如下:
①腹针取穴:天地针、外陵、右侧下风湿点、右侧下风湿下点三角。治疗3次,每次留针30分钟。
②体外冲击波治疗
先予以腹针治疗1次后,疼痛症状缓解50%,再配合冲击波治疗;治疗3次后,患者疼痛症状基本消失。后于我处继续进行颈椎病腹针治疗,并随访其足跟痛症状未见明显发作。
图片
患者腹针处方
医师简介
图片
康咪,女,中共党员,医师,健康管理师,硕士研究生,毕业于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,师从陕西省名中医毕宇峰主任医师,于北京腹针医学研究院学习腹针疗法并结业。中国针灸学会会员,西安市针灸学会会员。
擅长运用传统针灸治疗针灸推拿科常见病,如面瘫、中风、头痛等病症;擅长运用腹针治疗落枕、颈椎病、肩关节病、网球肘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膝骨关节病等骨关节疼痛性疾病及胃胀、失眠等内科病症;善用针灸埋线减肥及进行亚健康状态调治等。
坐诊时间:周一、周二、周四、周五、周日全天应诊
门诊地点: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二楼A区针灸推拿康复科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