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
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,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,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,简称冠心病。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、多发病,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,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胸闷、胸痛、心悸、呼吸困难等。冠心病患者应长期服药治疗。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,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,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。
1、祝谌予治冠心病
症状标签:脉不调 心悸 怔忡 气短 动则症重
抗心律失常方
组成:党参10-15g,麦冬10g,五味子10g,柏子仁10g,生黄芪30g,桂枝10g,炙甘草6g
用法:每日1剂,水煎服。
功用:益气养阴,通阳复脉。
主治:冠心病、风心病或心肌炎后遗症等心律失常属心气不足、心血亏损者。症见脉律不整,心悸怔忡,胸闷气短,动则加重。心区疼痛加菖蒲、郁金;心痛彻背加羌活、独活、菊花;舌质紫黯加丹参、赤芍;失眠多梦加枣仁、白薇。
2、蒲辅周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
症状标签
脊背痛 心悸 血压高 睡不安宁 右脉沉
心气虚痛二(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)
金某,男,52岁,1963年10月9日初诊。
去年9月发生心绞痛,一度严重,住某医院治疗七个月,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迄今未上班。心绞痛发作无规律,近来发作频繁,胸痛彻背,胸闷,心慌,血压偏高已多年,达180/130毫米汞柱;现稳定在130/80毫米汞柱,睡眠很不好,每晚皆服安眠药片。平时不吐痰,饮食、二便尚正常,面色灰黯,脉右沉濡,左沉弦细,舌正无苔。属心气不足,营气不调,治宜调和营卫,补益心气。处方:
茯神二钱 党参一钱 枳实(炒)八分 炙甘草五分 法半夏一钱五分 远志(炒)一钱 九菖蒲八分枣仁(炒)三钱 柏子仁一钱五分浮小麦三钱大枣(劈)三枚 七剂,隔日一剂。
1963年10月21日二诊:开始服两剂药后心慌及心区疼痛未犯,继服则仍有心前区疼,可能因寒流气候突然转变而又诱发之故,脉舌如前。原方去法半夏加香橼皮一钱,黄芪一钱五分,血琥珀粉(另包冲服)三分,七剂。
1963年12月5日三诊:心慌已很轻微,心绞痛未发,睡眠亦略好转,但不能多看文件,脉见上盛下不足,仍宗原意,易汤为膏缓缓服之。处方:
茯神二两 党参一两 黄芪一两半 炙甘草五钱 远志一两 九菖蒲八钱 枣仁三两 柏子仁一两半 浮小麦三两 大枣(劈)十五枚 枳实(炒)五钱香橼皮一两 血琥珀粉(另包)三钱
慢火浓煎,去渣加蜜熬成膏,和入琥珀粉,早晚各服一小匙。
1964年2月18日四诊:膏剂已服完,春节外出活动较多,尚能适应,惟劳累后胸膺尚觉不舒,心绞痛已很少发,发时亦轻,脉转缓和,舌正无苔。原方加龙骨一两,沉香粉一钱,为膏继服。
1964年4月6日五诊:药效甚著,平时胸膺已舒,工作繁忙或久坐之后,仍有胸闷现象,睡眠尚可,面色较前好转,精神亦较佳,食纳、二便皆正常,有时发风疹,脉弦缓有力,左寸仍不足,舌质正常无苔。原方加龟甲(打)四两,胡麻仁(炒)二两。以后诊治,皆以此方略予增减,暑天则改为粗末,每包四、五钱,
每日煎服一包。由是病情日渐好转和稳定云。
按: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,中医无此病名,但有类似此病的记载。根据中医理论辨证施治,本例属心气不足,故以枣仁、茯神养心气,菖蒲、远志通心气,甘麦、大枣甘缓悦脾宁心,即《经》所谓“虚则补之”之意。然补中应有通,故又有枳实之降,法半夏之辛。同时,冬则用膏,夏则用散,使能与季节相适应。
3、何立人治冠心病
症状标签
腰酸软动则症重 苔薄 小便黄 脉弦
陆XX,男,66岁
诊断:西医诊断:冠心病, PCI术后,心律失常。
中医诊断:心悸。
2009年5月11日:苔薄白,入暮肢肿,动辄汗出而冷,头昏,入夜形寒,口干溲黄,心悸,脉小弦,吞酸,大便或艰或稀烂,腰酸。
赤小豆30克,防风己各9克,桑叶皮各9克,桃杏仁各9克,枸杞子9克,制首乌9克,炒苍白术各9克,炒淮山12克,猪茯苓各3克0克,泽泻9克,陈皮6克,葛根6克,白扁豆30克,莲肉15克,炙黄芪15克,炒川连3克,吴茱萸6克,海螵蛸12克,瓦楞子18克,熟附片3克,炮姜3克,炙蒌仁6克,甜苁蓉9克。14贴。汤剂。
4、蒲辅周治冠心病2
症状标签
胸膈痞闷 苔微黄 腿浮肿 足浮肿 动则症重
心气虚痛一(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)
于某,男, 51岁, 1964年2月17日初诊。
1960年3月某医院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。当时检查心电图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、陈旧性心肌梗塞、左心室劳损。胸片:有主动脉增宽。并有心跳气短,下肢浮肿等,血压偏高已六年,现检查已属高血压第二期。1944年起有风湿性关节炎,至今天气改变即疼痛。自觉症状:胸闷气短,心前区疼痛牵连背部,向左腋下及臂部放射,手臂不能上举,伸举即疼痛加甚,每日发作频繁,不能活动,走路即有心慌心跳,容易出汗,夜间难以平卧。每隔十多天即有一次类似休克样的发病,常有头晕头痛,睡眠不佳,每夜只能睡二小时,心绞痛发作甚时饮食即不好。曾服中药近五百多剂,多为栝蒌薤白半夏汤或炙甘草汤加减,诸症未见改善。血压200/120毫米汞柱。诊其脉右关沉微缓,余脉沉细涩。舌正,微有薄黄腻苔,唇紫,此由营卫不调,心气不足,痰湿阻滞;治宜调营卫,通心气,化痰湿,以十味温胆汤加减。
处方:
西洋参一钱 茯神二钱 枣仁三钱 远志一钱 九莒蒲八分法半夏二钱橘红一钱五分枳实(炒)一钱 竹茹一钱 川芎八分 丹参一钱五分 柏子仁(炒)二钱 大枣(擘)三枚 五剂,慢火煎二次,共取160毫升,分两次温服。
1964年2月27日二诊:服药后头晕减,饮食稍好转,有少量黄而灰的痰咯出,仍耳鸣,睡眠不好,左关微弦细数,余脉同前。原方去丹参加桑寄生三钱,石决明六钱,七剂。
1964年4月9日三诊:上药共服二十多剂,诸症悉减,心前区疼痛亦已大减,发作次数已不频频,每日二~三次,未再发生类似休克样的表现,但自觉最近进步较前一段为慢,胸膺尚发闷,手臂伸举虽无牵制,但尚有放射性酸痛,睡眠略有进步,已能平卧,睡后亦觉舒适,饮食、二便皆正常。脉沉细涩,舌质色正,中心微有薄黄腻苔。近日因气候变化,可能影响疾病的转变,原方去大枣,西洋参改用白人参二钱,加宣木瓜一钱,血琥珀粉(分二次冲服)三分续服。
1964年5月7日四诊:一般情况已很好,心区仅偶然闷痛,但发作疼痛时间已很短,睡眠已好,手臂尚微痛,腰及腿部也微酸痛。脉沉细,舌正常,苔中心白腻,宜原方去竹茹、石决明,加萆薢二钱,怀牛膝二钱,狗脊(炮)二钱。除感冒则停服外,可常服。此后病情遂趋稳定。
按:心绞痛在中医学应如何辨别,目前尚在探索,有按胸痹论治的,有按心动悸论治的。本例曾用枯萎薤白半夏汤及炙甘草汤,亦即根据这些观点出发的。但已服药五百多剂,卒未见效,证明不能再按胸痹、心动悸论治。蒲老分析其症状及病情经过,结合脉涩唇紫,断为营卫不调,心气不足,痰湿阻滞。以心主营,营不调则卫亦滞,故重在通心气以调营卫。用十味温胆,通其心气,兼化痰湿,加川芎、丹参和营,营气和则卫亦利。仅四诊而病情即能稳定,心绞痛亦能控制。从这里可以看出,运用中医学,治疗西医学确诊的疾病,不要拘泥某症或西医学的某种病,必须充分根据辨证论治的方法区别对待。
5、蒲辅周治冠心病
症状标签
胸膈痞闷 胸膈痛 苔白 苔腻 咳脓痰
心气痛夹痰湿(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)
苏某,男, 45岁,于1963年12月30日初诊。
1962年初,心前区有时闷痛, 2月至某医院检查,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,而病情逐渐加重,心前区发作性绞痛,每二~三天即发一次,绞痛时间约四、五分钟,伴有胸闷憋气。经常服硝酸甘油片,但只能解决发作时的难受,如饮食不节或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即诱发。形体发胖,平时吐痰多,容易头晕心跳,大小便尚正常,脉弦滑,舌质正红,苔白腻边缘不齐。由本体湿盛,湿聚为痰以致影响心气运行;治宜温脾利湿,和胃涤痰;方宗温胆汤加味。
处方:
茯苓三钱 法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五分 炙甘草七分 炒枳实一钱 竹茹一钱 姜南星一钱 白芥子(炒)一钱 茅术一钱 厚朴一钱五分 生姜三片十四剂,隔日一剂。
1964年1月24日二诊:效果甚为明显,二十天来心绞痛仅发过三次,疼痛程度亦减,发病时未再服西药,咽间痰减少,头晕依然如前。平时胸尚憋闷,纳食、二便皆正常,脉沉弦滑,舌正红,苔中心黄腻。仍宜温化痰湿,原方去茅术加远志一钱,九菖蒲八分,五剂,隔日一剂。
1964年4月10日续诊:前方随证略予加减四次,心区疼痛一直未发,偶于饭后胸膺微闷。最近消化微差一点,自觉饭后胃胀,大小便尚正常,晚间仍头晕,脉弦缓有力,舌淡红、苔秽腻。近来气候阴雨,湿热郁闭,外湿与内湿相应,故胸膈不利,治宜原法加开胸利膈、清利湿热之品。
处方:
茯苓三钱 法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五分 炙甘草七分 枳实一钱竹茹一钱白芥子(炒)一钱远志一钱 九菖蒲八分 黄连(炒)五分 薤白二钱 厚朴一钱五分 陈皮一钱 麦芽二钱 生姜二片 三剂。
1964年4月17日续诊: 15日晚间心区疼痛又发作一次,最近两天一般情况尚好,饮食又转佳,二便正常,尚吐少量痰,胸膺发闷,脉沉弦,舌正苔薄黄腻。仍属痰湿阻滞,胸阳不畅,续宜温化痰湿。
处方:
茯苓二钱 法半夏二钱 橘红一钱五分 炙甘草一钱枳实(炒)一钱竹茹一钱五分桂枝(去皮)一钱 白术一钱郁金二钱 厚朴一钱五分 五剂。
以后病情稳定,未再服药,嘱其善自颐养。
按: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,在中医辨证方面是多种的。本例心绞痛,不仅由一般心气作痛,而兼本体湿盛,湿痰阻滞,故重点在温脾利湿,和胃涤痰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